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Vol. 58 ›› Issue (5): 62-74.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18.05.007
夏晓虹
摘要:
1908年,林纾与魏易合作,从英译本译出日本明治时期的畅销书《不如归》。与日人眼中的“家庭小说”和出版方商务印书馆的标记“哀情小说”不同,林纾看重的是此书关于中日甲午海战的叙述。故译序中,林纾主要诉说由小说引发的“冤抑之情”。他不只希望借助日人名作,证明此战中北洋海军非如世人所指斥的“遁逃”,而是将士用命;并进而有意利用其古文家之笔,为海军申辩、铸史,留下了三篇纪实文章。追溯林纾为何如此关切海军,实与福建船政局及船政学堂本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清末海军将士多半出身闽籍有关。林纾乃是将传统的乡土之情与现代国家思想融合,投射在海军身上,由此表现为同海军的荣辱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