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修己.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何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33-36. |
[2] |
邓骏捷. 新文学运动的边缘回响——论澳门的早期新诗[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57-65. |
[3] |
王小惠. 《诗经》重释与“五四”新文学观的建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66-76. |
[4] |
秦林芳. 解放区后期文学价值观论析——从《血泪仇》说起[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97-106. |
[5] |
徐永斌. 凌濛初的南京冶游历程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3): 27-36. |
[6] |
马峰. 印尼当代文学中的多元民族主义——以普拉姆迪亚和黄东平为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3): 63-69. |
[7] |
王志松. 中江兆民的《理学沿革史》与梁启超的《霍布士学案》———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在中日接受的东亚语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3): 78-88. |
[8] |
林晓光. 六朝宫廷贡物与贵族文学——从夷方珍奇到皇朝符瑞[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2): 1-14. |
[9] |
金宏宇. 中国现代“杂”文学的价值重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2): 56-69. |
[10] |
查洪德. 元代文学的厌乱思治主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1): 11-22. |
[11] |
黄万华. “出走”与“走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进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1): 38-49. |
[12] |
罗义华. 梦断:沈从文“伟大中国文学作品”理想的寂灭及其内因[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1): 50-61. |
[13] |
李松. 黄海章文学批评的学术理念与思想个性[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1): 62-72. |
[14] |
陈淑梅. 跨语际文学接受的典型样本[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4): 47-54. |
[15] |
杨慧. 如何书写革命?[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4): 5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