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修己.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何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33-36. |
[2] |
秦林芳. 解放区后期文学价值观论析——从《血泪仇》说起[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97-106. |
[3] |
张循. “颜元”的诞生——清初学者颜元思想激变过程的重建与诠释[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107-120. |
[4] |
曲强. 锁喃嚷结的真相——《六研斋笔记》所载“梵僧”行记辨伪[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162-176. |
[5] |
宋德刚. 《庄子》的“自”世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4): 124-132. |
[6] |
刘秀丽. 在“逃离”与“加入”之间:从“吴将军”传说看山地族群的国家认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6): 161-169. |
[7] |
杨慧. 如何书写革命?[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4): 55-68. |
[8] |
温强. 肯尼迪政府联印制华与“藏独”活动的嬗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4): 106-119. |
[9] |
黎国韬;周佩文. 魏晋南北朝琴曲歌辞辑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3): 19-29. |
[10] |
黄念然. 朱光潜与民国“文学话”的创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3): 45-52. |
[11] |
王杰. 文化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2): 1-11. |
[12] |
王雨辰. 论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及其价值指向[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2): 20-26. |
[13] |
刘一. 论初盛唐歌行与七言短歌的同构现象[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1): 20-28. |
[14] |
刘婉明. 敷衍“国家身体”:梁启超与“生病的中国”形象之散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6): 27-37. |
[15] |
张均. 杨子荣之“忠勇智”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6): 4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