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顺真. 印度陈那、法称量论因明学比量观探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6): 118-123. |
[2] |
尚文鹏. 融合与断裂——对美国波士顿“在家教育”学习网络的人类学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4): 153-159. |
[3] |
毛蕴诗;戴传斌. 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的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3): 178-188. |
[4] |
陈天祥;贾晶晶. 科层抑或市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3): 151-159. |
[5] |
廖钦彬. 井上圆了与蔡元培的妖怪学[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2): 169-176. |
[6] |
朱富强. 真实世界的经济分析逻辑:七大基本思维[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1): 157-172. |
[7] |
杨文进. 资本积累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最有效手段[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5): 172-184. |
[8] |
杨君;王珺. 地方官员政治承诺可信度及其行动逻辑[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4(1): 165-182. |
[9] |
陈伟. 观念可能性与实在可能性[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3(5): 99-109. |
[10] |
叶林. 从增长联盟到权益共同体:中国城市改造的逻辑重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3(5): 129-135. |
[11] |
顾明栋. 汉学主义的历史批判[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2(1): 1-17. |
[12] |
熊明辉. 法律逻辑方法与司法公正实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5): 143-151. |
[13] |
肖滨. 公民认同国家的逻辑进路与现实图景——兼答对“匹配论”的若干质疑[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4): 160-168. |
[14] |
黄敏. 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使用解读[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0(4): 151-157. |
[15] |
金 顺 福. 试析科学发展观的概念逻辑[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9(1): 143-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