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延保. 关于大学的管理[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4(1): 1-7. |
[2] |
林道善; 石志刚; 曾服民;. 广州市养老保险基本模式的探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7(1): 24-30. |
[3] |
李五湖. “意境说”小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7(2): 113-116. |
[4] |
章海山; 徐蕾. 社会主义伦理精神探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7(4): 17-23. |
[5] |
刘叔伦. 《巴黎圣母院》与《西游记》浪漫主义特色之比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7(6): 114-121. |
[6] |
刘国臻. 中日公司组织形式比较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7(S1): 145-150. |
[7] |
吴定宇. 论华南抗战文艺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35(3): 107-118. |
[8] |
雷燕;. 国际计算机互连网络──Internet的功能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35(4): 122-125. |
[9] |
李培荣. 试论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34(3): 9-15. |
[10] |
钟东. 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文献研究中心正式挂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3(6): 13-13. |
[11] |
Nuel Belnap. Agents in branching space-times[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3(S1): 147-166. |
[12] |
余树苹. “现代性与传统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1(1): 9-9. |
[13] |
王彦君. 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暨第九次全国苏俄哲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1(2): 7-7. |
[14] |
文弘. 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1(6): 117-117. |
[15] |
张荣芳. 论汉代太学的学风[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38(1): 2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