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修己.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何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33-36. |
[2] |
秦林芳. 解放区后期文学价值观论析——从《血泪仇》说起[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97-106. |
[3] |
张循. “颜元”的诞生——清初学者颜元思想激变过程的重建与诠释[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107-120. |
[4] |
曲强. 锁喃嚷结的真相——《六研斋笔记》所载“梵僧”行记辨伪[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162-176. |
[5] |
赵德波. 蔡邕《青衣赋》与中国古代的青衣意象[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4): 34-40. |
[6] |
宋德刚. 《庄子》的“自”世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4): 124-132. |
[7] |
李翠叶. 晋唐时期的山水认知与地学山水记的文体流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2): 24-31. |
[8] |
安东强. 日俄战争前的路透社与清政府[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2): 70-79. |
[9] |
吴长征. 创业者受教育水平影响新创企业成长吗?——地区市场化水平的调节效应[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1): 199-208. |
[10] |
周繁文. 帝国以前的罗马城——从聚落到都城的考古学观察[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6): 101-112. |
[11] |
朱汉民. 《六经》与《四书》的思想互补与内在张力[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6): 136-143. |
[12] |
刘秀丽. 在“逃离”与“加入”之间:从“吴将军”传说看山地族群的国家认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6): 161-169. |
[13] |
曹天忠; 刘晓旭. 古楳的“教育革命”论与唯物史观(1928—1937)[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5): 16-28. |
[14] |
程章灿. 重定时间标准与历史位置——《新刻漏铭》新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5): 29-37. |
[15] |
张曦. “做”伦理学:从夫子责骂宰我说起[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5): 140-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