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荣健欣.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使命[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2): 159-167. |
[2] |
毛艳华; 杨思维.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创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2): 168-177. |
[3] |
魏义霞. 康有为视界中的列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3): 122-128. |
[4] |
左鹏军. 曾国藩的通俗诗文创作与文体创新意识[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6): 18-27. |
[5] |
李若建. 留守与退场:“中国大妈”的人口学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5): 149-158. |
[6] |
梁晨. 民国大学从业群体的阶层结构与流动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3): 74-84. |
[7] |
陈志明. 人类学与华人研究视野下的公益慈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3(4): 110-117. |
[8] |
谢宝剑. “一国两制”背景下的粤港澳社会融合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2(5): 194-200. |
[9] |
吴 义 雄. 鲍留云与《致富新书》[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3): 88-96. |
[10] |
王元周. 朝鲜开港前中朝宗藩体制的变化
——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1): 98-109. |
[11] |
李 若 建. 进步的陷阱:基层反右运动的社会学解读[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0(4): 158-165. |
[12] |
唐钰明. 近代汉语的判断动词“系”及其流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9(3): 55-59. |
[13] |
刘家峰. 福音、医学与政治:近代中国的麻风救治[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8(4): 90-99. |
[14] |
左松涛. 新词与故物:清季以来所谓“私塾”问题的再认识[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8(3): 69-82. |
[15] |
何文平. 清末广东的盗匪问题与政府清乡——从社会治理看清朝统治的末势[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8(1): 92-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