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宏生. 田能村孝宪《填词图谱》及其时代特征[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4): 30-37. |
[2] |
刘强. 《论语·微子篇》“不仕无义”新诠[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3): 98-105. |
[3] |
罗祥相. 庄孔关系新探:从孝的角度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2): 171-177. |
[4] |
汪春泓. 谈谈《吕氏春秋》“十二纪”之“三秋”思想[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6): 1-10. |
[5] |
潘大为. 生意人,或圣徒?[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4): 115-121. |
[6] |
黄仕忠. 《香囊记》作者、创作年代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1): 17-26. |
[7] |
易素梅. 宋代孝女文化转型论略[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6): 78-92. |
[8] |
刘伟. 道德论证:《孝经》文本的结构与性质初探[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3): 105-112. |
[9] |
周林彬;方斯远. 忠实义务:趋同抑或路径依赖[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2(4): 157-168. |
[10] |
朱兴和. 论苏曼殊笔墨中的忠烈与遗民意象[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2(2): 52-62. |
[11] |
许 云 和. 汉《房中祠乐》与《安世房中歌》十七章[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0(2): 33-44. |
[12] |
邹 振 环. 《外国史略》及其作者问题新探[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8(5): 100-108. |
[13] |
王海忠[];于春玲[];赵平[]. 银行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关系[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6(6): 107-113. |
[14] |
刘清平. 也谈“善意解读”和“人文学关怀”——与杨海文先生商榷[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3(2): 20-25. |
[15] |
韩小芸; 杨立新; 汪纯孝;. 住院病人满意感与忠诚感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3(2): 108-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