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朝勇. 爱国、虔敬与正义[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1): 137-144. |
[2] |
肖剑. 世俗与神圣[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4): 53-63. |
[3] |
牧野英二著, 廖钦彬译. 日本的《永久和平论》研究及其课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6): 103-116. |
[4] |
魏朝勇. 伊斯墨涅的面纱之后[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5): 126-134. |
[5] |
许苏民. 明清之际哲人与基督教的认识论对话
——兼论对话对中国哲学认识论发展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1): 119-131. |
[6] |
张 文 涛. 模仿与知识 ——解读柏拉图《王制》(595c-599a)对诗的批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9(5): 132-137. |
[7] |
张文涛. 受苦与正义:《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的神义论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7(6): 16-21. |
[8] |
李业兴. 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理性”的界定与作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6(5): 105-110. |
[9] |
李挚萍. 环境法的现代职能探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5(5): 42-47. |
[10] |
李锦全. 对洪秀全太平天国历史定位的商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4(6): 73-80. |
[11] |
李非. 关于休谟的财产权理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4(1): 96-104. |
[12] |
黄瑶. 正义战争论对现代国际法及国际实践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3(5): 86-91. |
[13] |
张宪. 依傍理性走向对神的信仰——托马斯·阿奎那真理论的探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0(4): 67-72. |
[14] |
陈长畅. 启蒙与创举[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38(6): 2-9. |
[15] |
梁启炎. 社会活动家萨特[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7(6): 8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