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思炜. 《古诗十九首》词语考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5): 13-22. |
[2] |
李晓红. 卞彬童谣与宋齐革易之历史书写[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5): 23-33. |
[3] |
陆林. 邓汉仪心路历程与《诗观》评点的诗学价值[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5): 34-46. |
[4] |
胡大雷.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4): 1-9. |
[5] |
何诗海. 说部入集的文体学考察[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4): 10-17. |
[6] |
李定广. 论中国古代咏物诗的演进逻辑[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4): 18-32. |
[7] |
李婵娟. 北田五子与清初典范遗民文人集团之建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3): 43-51. |
[8] |
宋秋敏. 论唐宋词的“着色”艺术[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2): 9-17. |
[9] |
薛瑞兆. 金代艺文叙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2): 18-27. |
[10] |
戴伟华. 《离骚》“女媭”为女星宿名的文化诠释[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1): 1-9. |
[11] |
石雷. 《隋史遗文》:明清之际隋唐讲史题材的新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1): 10-19. |
[12] |
力之. 关于《文选》分体之三十九类说与其研究方法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4(6): 1-10. |
[13] |
方志彤作, 闫月珍译. 《诗品》作者考之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4(6): 11-18. |
[14] |
朱迎平. 宋代文体类聚及相应文体学的兴起[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4(5): 7-16. |
[15] |
范子烨. 潇洒的庄严与幽默的崇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4(4): 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