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Vol. 56 ›› Issue (2): 45-52.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16.02.006
段国重, 顾明栋
摘要:
福柯是法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拜厄特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尽管二者所从事的职业完全不同,但对主体的历史演变和生存美学的探究却殊途同归。拜厄特的代表作《占有》探讨了人类历史上的三种主体化模式:远古时代自由个体的主体生产,近现代宗教、理性、权力统摄下的建构主义主体生产,后现代主体坍塌之后的美学化主体生产。福柯在有关主体化艺术的论述中提出了类似拜厄特思想的历史考察:古希腊古罗马人的主体化艺术、宗教时代的“牧师权力”和现代性社会“管理权力”对主体生产的控制、主体建构的宏大叙事破碎之后的后现代社会主体化艺术的重生。这与拜厄特的主体历史形成模式相互应和,体现了小说家和思想家从不同的路径对人类主体性这一问题的历史循环模式的相似思考。福柯的哲学著作与拜厄特的虚构小说形成了一对十分有意义的互文文本,对二者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上主体演变和生存美学这两个哲学与美学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