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谭玉华. 明朝海防战船欧化变革的历史考察[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128-139. |
[2] |
仝涛. 考古材料所见吐蕃时期青海地区的佛教信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5): 140-151. |
[3] |
松井太. 高昌α寺遗址所出摩尼教、佛教寺院回鹘文账历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9(2): 100-107. |
[4] |
张宏生. 田能村孝宪《填词图谱》及其时代特征[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4): 30-37. |
[5] |
黎汉基. 父命抑或王父命?[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4): 120-129. |
[6] |
黄普基. 17世纪后期朝鲜王朝政坛的“奉清”“崇明”之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3): 76-83. |
[7] |
沈卫荣. 回归语文学[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2): 120-132. |
[8] |
罗祥相. 庄孔关系新探:从孝的角度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2): 171-177. |
[9] |
楚简. 楚简《尊德义》与孔门教化政治观[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6): 107-115. |
[10] |
黄仕忠. 《香囊记》作者、创作年代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1): 17-26. |
[11] |
王承文. 汉晋道教定期斋戒与佛教布萨制度关系论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1): 99-124. |
[12] |
沈顺福. 性即气:略论汉代儒家人性之内涵[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1): 125-132. |
[13] |
谢琳;罗必良. 技术进步、成本结构与农业经营方式变迁[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7(1): 201-208. |
[14] |
易素梅. 宋代孝女文化转型论略[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6): 78-92. |
[15] |
王光松. 陈白沙的“坐法”“观法”与儒家静坐传统[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4): 133-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