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卞东波. 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正中元年(1324)跋刊本《诗人玉屑》考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4): 1-10. |
[2] |
杨慧. “诗人”的“变形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1): 35-47. |
[3] |
杨姿.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思想谱系中的“勃洛克现象”[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3): 11-21. |
[4] |
左 鹏 军. 论诗绝句的集成与绝唱——陈融《读岭南人诗绝句》的批评史和文体史意义[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4): 21-33. |
[5] |
刘 小 枫. 作诗与德性高低—— 亚里士多德《论诗术》第2—3章绎读[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3): 126-132. |
[6] |
黎国韬. 梁辰鱼与鹫峰诗社[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5(2): 30-33. |
[7] |
杨国风. 《卓光炳诗选》出版[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2(6): 136-136. |
[8] |
谢冕. 论新诗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2(5): 1-14. |
[9] |
石宇. 《陶潜评传》读后[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0(4): 117-118. |
[10] |
张跃军.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济慈时代”[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39(5): 47-52. |
[11] |
梁守中. 一位被冷落了的爱国诗人──读梁信芳《螺涌竹窗稿》与《归吾庐吟草》[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7(4): 89-97. |
[12] |
陈方. 从清季宋诗运动探寻中国古典诗学特征[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7(1): 95-102. |
[13] |
罗斯宁. 民族大融合中的萨都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33(1): 117-124. |
[14] |
朱家健.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策略[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31(2): 16-20. |
[15] |
邓贵忠. 《粤大记》讹误考证六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31(2): 126-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