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5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均值-VaR投资组合选择
曾艳姗;李仲飞
2012, 51(6): 1-9.
摘要
(
824
)
PDF
(3145KB) (
3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实市场中,① 为防止由卖空交易引起市场操纵等问题的出现,即使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交易仍受到一定的卖空限制;② 由于市场相关规定与投资者自身风险控制的需要,在某些资产上的投资比例受到一定限制; ③ 交易过程中需支付印花税等交易成本。故结合这三方面,采用Value-at-Risk(VaR)度量风险,在收益率服从正态和非正态分布两种假设下,构建了带有限卖空约束、投资比例约束和交易成本的均值-VaR投资组合模型。首先,给出了该模型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其次采用A股市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数值实验;最后分析了有效前沿的特征及有限卖空约束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不平衡数据分类的改进欠采样方法
赵自翔;王广亮;李晓东
2012, 51(6): 10-16.
摘要
(
1034
)
PDF
(4298KB) (
4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持向量机作为一种有监督分类算法,具有小样本,非线性等独特优势,但其在处理不平衡数据分类时效果不够理想。欠采样是一类常用的数据重构方法,它被广泛用于解决不平衡数据的分类问题,然而,传统的随机欠采样方法受随机性影响,稳定性较差。提出一种改进的欠采样方法,并应用在支持向量机上进行分类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随机欠采样方法,该方法的稳定性更好,且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提高支持向量机对不平衡数据的分类性能。
一阶复结构形变中产生Hodge数跳跃的障碍公式的解析证明
林洁珠;叶轩明
2012, 51(6): 17-20.
摘要
(
761
)
PDF
(446KB) (
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X为一个紧致复流形,考虑X的任一复结构形变族π:χ→B,则X的微分形式层的上同调群H
p
(X
t,
Ω
p
Xt
)的维数在此变化过程中可能产生跳跃现象。相关文献作者通过研究X各阶形变中微分形式层的上同调群等价类元素在延拓过程中的障碍来研究这一跳跃现象,得到了产生此障碍的公式。文中将给出1阶障碍公式的另一个用Dolbeault上同调计算的证明。
空间形式中平均曲率与纯量曲率成线性关系的紧致闭子流形
王琪
2012, 51(6): 21-24.
摘要
(
722
)
PDF
(367KB) (
3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空间形式S
n+p
(1)中平均曲率与纯量曲率成线性关系的n维紧致闭子流形M
n
,所得定理A将有关文献中关于常纯量曲率的子流形的脐性结果推广到了平均曲率与纯量曲率成一般线性关系的子流形。
谐和与随机噪声联合参数激励下Mathieu系统的矩稳定性
张又又;戎海武
2012, 51(6): 25-29.
摘要
(
712
)
PDF
(1259KB) (
3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确定性谐和与随机噪声联合参数激励下Mathieu系统的矩稳定性问题。通过适当的坐标变换和随机平均法,将系统转化为一阶线性伊藤随机微分方程组。利用伊藤法则给出了系统一、二阶矩满足的常微分方程,根据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得到了系统一阶矩稳定充分必要条件的解析表达式和二阶矩稳定充分必要条件的数值算法,并对理论结果用数值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理论和数值结果表明,无论是相对于一阶矩还是二阶矩的稳定性,随着随机噪声强度变大、确定性谐和激励振幅变大,系统的稳定性区域变小从而变得不稳定。而当调谐参数趋于零系统达到参数主共振情形时,系统的稳定性区域变得最小。当随机噪声强度逐渐变小趋于零时,由二种矩稳定性给出的稳定性区域变得一致。
一个新超混沌系统及其线性反馈同步
高智中
2012, 51(6): 30-34.
摘要
(
731
)
PDF
(3793KB) (
3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造了一个新的四维超混沌系统,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该系统的相图、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等动力学行为。分析结果表明新系统随新引入的参数变化时呈现周期、拟周期和超混沌动力学行为,而且超混沌的参数范围较大。基于Lyapunov稳定性定理,设计了一种线性牵制控制器实现了该超混沌系统的混沌同步,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红层软岩浸水裂纹扩展试验与破裂机制分析
张磊;刘镇;周翠英
2012, 51(6): 35-40.
摘要
(
661
)
PDF
(5049KB) (
3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岩遇水软化是其破坏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该类岩体边坡、基坑等产生变形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岩体中含有大量原始裂隙,当有水作用时,水通过裂隙浸入岩体内部,发生物理的、力学的作用,导致裂纹扩展和岩体强度降低。因此,针对裂隙红层软岩裂纹扩展问题,设计了两组不同初始裂纹的软岩浸水破裂试验进行研究,一组不含初始裂纹,另一组含一条初始裂纹,通过对两组样品浸水过程中裂纹扩展规律研究,获得红层软岩浸水裂纹扩展的规律,包括:① 不含初始裂纹样品中裂纹由外向内逐层发育,含初始裂纹样样品破裂沿已有裂纹扩展,破裂速度上比不含初始裂纹样品更为迅速;② 软岩裂纹在显微尺度下多沿石英矿物颗粒之间的间隙或填充在石英矿物颗粒间的黏土矿物发育扩展;基于上述试验,分析了软岩浸水后裂纹扩展的细观力学机制及其破裂全过程特点。
城市单路口交通信号两级模糊优化控制与仿真
杨文臣;张轮;何兆成
2012, 51(6): 41-47.
摘要
(
798
)
PDF
(4018KB) (
3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提出交通信号两级模糊控制的两种优化方法。首先,针对两级模糊控制器在低流量下考虑多维交通状态变量致使路口交通状态弱化,提出一种两级组合模糊控制器,其采用0-1组合思想,立足路口交通状态特征选取模糊控制器的交通状态变量的组合及结构。接着,针对模糊控制器参数经验设置及不具备学习能力,提出一种两级模糊在线优化控制器,其引入滑动时间窗思想,采用混合遗传算法在线同时优化模糊控制器隶属函数和控制规则的参数;最后,开发两级模糊在线优化控制的Paramics仿真平台,对两种模型进行效用评价;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分别从模糊控制器结构和参数优化的角度改进了两级模糊控制器的不足,控制效果符合交通管理者的控制目标。
多向线性聚能切割弹的研究与应用
夏红兵;李磊;马宏昊;沈兆武
2012, 51(6): 48-53.
摘要
(
751
)
PDF
(8075KB) (
3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气井、矿井卡钻问题,设计一种多向线性聚能切割弹,其结构特点是:圆柱形炸药的四周均匀布置12根空心铜管。采用LS-DYNA程序中的Lagrange算法对该切割弹的爆炸作用原理及侵彻钢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相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2根铜管在爆轰压力作用下形成12股金属射流刀以及伴随其运动的杵体和“尾翼”,12股射流刀分别沿着炸药及12根铜管的中轴线形成的12个平面(各平面之间夹角为30°)向四周运动,其头部速度高达3 530 m/s,杵体速度约1 180 m/s;钢管首先受到爆轰产物的作用发生膨胀和断裂破坏,然后受到12股射流刀的侵彻作用(侵彻速度约2 550 m/s),最终在钢管上形成12条切缝。数值模拟得到的钢管切割变形效果及切缝数量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所设计的切割弹在处理某铜矿300 m深度的钻井卡钻事故中得到成功应用,与目前常用的切割弹相比装药量减少了80%以上,成本降低至少50%,且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特点。数值模拟、实验及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切割弹结构设计合理,切割效果理想,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一种基于时钟自适应的改进缓存替换算法
魏文国;赵慧民;庄林凯;许鸿俊
2012, 51(6): 54-57.
摘要
(
1343
)
PDF
(2431KB)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缓存算法在存储系统、数据库、Web服务器等计算机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缓存命中率是衡量缓存算法优劣的指标之一,对经典的缓存页面替代算法LRU、CLOCK、ARC和CAR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钟自适应的改进缓存替换算法——ICAR,它能更精确地对读请求的“频率”特性进行管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几种典型的概率分布(例如随机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读请求进入缓存的情况下,ICAR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比CAR和LRU算法有更高的缓存命中率。但是当缓存命中率相当高(高于80%)或者比较低(低于30%)的情况下,ICAR算法并不能总是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压缩感知的自适应冗余字典及其图像恢复方法研究
蒋业文;于昕梅
2012, 51(6): 58-62.
摘要
(
1505
)
PDF
(1632KB) (
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冗余字典的信号稀疏分解是一种新的信号表示理论, 采用超完备的冗余函数系统代替传统的正交基函数, 为信号自适应地稀疏扩展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该文研究了压缩感知理论下DCT冗余字典和规范正交基(Dirac基)与DCT基组成的冗余字典,提出了一种适应于图像分块的自适应冗余字典方法。结合迭代硬阈值(IHT)重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了提出的自适应冗余字典具有更好的信号恢复效果。
基于生成树的低压电力线载波的STTDA算法
索剑;罗中良
2012, 51(6): 63-67.
摘要
(
801
)
PDF
(2599KB) (
4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低压电力线载波网络拓扑发现问题,以连通图的方式表达并分析智能电表节点以及节点间的关系,利用生成树集合演绎树的变化过程来完成通信网络拓扑发现,给出了节点关系的判定规则,提出一种基于生成树的低压PLC网络拓扑发现算法(STTDA),通过实验分析了STTDA算法的关键因素及实现效率。
界面强度对CFRP-混凝土组合梁弯曲性能的影响
杨文龙;张亚芳;刘浩;蔡北海
2012, 51(6): 68-72.
摘要
(
665
)
PDF
(7111KB) (
3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黏贴强度是影响CFRP-混凝土组合梁弯曲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按CFRP布的黏结长度不同建立了3组不同界面强度的数值模型。模拟了采用位移控制梁的四点弯曲加载过程,分析了界面强度对CFRP-混凝土组合梁宏观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强度对组合梁的宏观承载力与开裂前刚度影响甚微;但对梁开裂后的刚度与延性影响较大;黏结长度越长,CFRP-混凝土组合梁对界面强度变化的敏感性越大。
N-磷酰化多巴胺与牛胰岛素弱相互作用的ESI-MS研究
韩国胜;冯聪;王珍;廖新成;武现丽
2012, 51(6): 73-77.
摘要
(
674
)
PDF
(1441KB) (
3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ESI-MS研究了一系列结构具有可比性的N-磷酰化多巴胺与牛胰岛素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比较了磷上不同烷氧取代基对相互作用影响。结果表明烷氧取代基上烷基碳原子个数和其排列顺序对二者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取代基上碳链越长溶液中胰岛素的构象越趋于收缩,易于形成高计量比复合物;而支链或直链取代对胰岛素构象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磷酰化多巴胺与胰岛素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随着取代基的增长而增强;直链取代的磷酰化多巴胺与胰岛素形成的复合物比支链取代的磷酰化多巴胺与其形成的复合物稳定。这一结论对设计合成新型多巴胺类化合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Pb
0.5
Ba
0.5
TiO
3
薄膜的结构及电学性能研究
陈如麒;朱贵文;刘为方
2012, 51(6): 78-81.
摘要
(
713
)
PDF
(673KB) (
3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Pt/TiO
2
/SiO
2
/Si基片上制备钛酸铅钡Pb
0.5
Ba
0.5
TiO
3
(PBT) 薄膜。薄膜呈纯钙钛矿结构,无杂相生成。此外,薄膜表面光滑致密、没有微裂痕.薄膜得到的晶粒尺寸较小,约为17 nm。在700 ℃ 1 h退火的薄膜有良好的电学特性,在1 kHz频率下测量得到的介电常数、损耗因子分别约为265和5 %;此外,在500 kV/cm电场驱动下,薄膜得到的剩余极化(2P
r
)约为16μC/cm
2
,矫顽电场(E
c
)约为110 kV/cm。这些结果表明,PBT固溶体薄膜有望成为铁电器件的候选材料。
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的性能研究
张琼;陈卓华;徐作成;朱林飞;廖唯辰;杨婧羚;何春
2012, 51(6): 82-86.
摘要
(
830
)
PDF
(1268KB) (
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了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进行形态特征及光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AgI/BiOI为高纯度、纳米片层组成的微球结构。DRS结果表明BiOI对可见光有明显的吸收,掺杂AgI后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在可见光范围产生红移。以酸性橙Ⅱ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AgI/BiOI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AgI/BiOI对酸性橙Ⅱ在2 h降解效率可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单独AgI或BiOI对酸性橙Ⅱ的降解效率。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表明AgI/BiOI比纯BiOI具有更低的交流阻抗值,因此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禽畜养殖场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的初步研究
邹世春;李青;贺竹梅
2012, 51(6): 87-91.
摘要
(
1075
)
PDF
(1202KB) (
4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生素作为禽畜疾病预防及治疗药物、生长促进剂、饲料添加剂等被广泛应用于养殖业并进入环境,造成了环境中抗性耐药菌和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日益增加,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ARG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工作以珠海某些养殖场及周边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ARGs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研究了养殖场土壤细菌DNA中9种四环素抗性基因存在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所研究的9种四环素抗性基因中除tetD之外,其他8种抗性基因(tetA、tetB、tetC、tetG、tetL、tetO、tetQ和tetX)均可检出,其中tetG的样本检出率达到94%;另外,对其中常见的4种ARGs(tetA、tetC、tetG和tetX)的荧光实时定量PCR定量结果显示,在这4种基因中,以tetC在样品中的丰度最高,tetG次之。在16个土壤采样点中发现,tetC和tetG的copies/g DNA达到10
8
量级均占50%,其他基因的copies/g DNA最低也能达到10
2
~10
5
之间,与北京某一养猪场周边土壤中抗性基因含量相当,有些甚至更为严重。
水产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细菌鉴定及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
黄志坚;陈旭凌;路晓峰;钟立洪;何建国
2012, 51(6): 92-96.
摘要
(
888
)
PDF
(1462KB) (
4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采用改进的煮沸法,设计快速提取DNA的方法,鉴定194株水产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中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选取其中的139株细菌,采用PCR方法研究氟氯霉素抗性基因(floR)、2种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sul2)、链霉素抗性基因(str)及甲氧苄啶抗性基因(dfrA20)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鉴定的194株菌株属于62种不同种属,主要以赖氨酸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中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金黄杆菌、假交替单胞菌、霍乱弧菌为主。139株细菌中floR、sul1、sul2、str、dfrA20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分别占11.51%、20.86%、12.23%、10.07%、2.88%,表明水产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污染。
HIV辅助受体CCR5常见小分子抑制剂抑制效果的综合评价
焦诗卉;何淼
2012, 51(6): 97-102.
摘要
(
748
)
PDF
(2906KB) (
3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系统比较CCR5常见小分子抑制剂的抑制效果,寻找CCR5的优化对接靶点,筛选最优抑制剂,为新型抑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基于Material Studio软件,我们构建了7类29种小分子抑制剂的三维结构,全面模拟了各种抑制剂与CCR5对接的效果;利用分子对接绝对自由能、相对自由能、对接姿态百分比和LibDock综合得分等参数评估小分子抑制剂的抑制效果。研究初步发现,CCR5小分子抑制剂的最优对接位点是第二个胞外环与N末端之间的site4。小分子抑制剂的抑制效果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抑制剂27(吡咯烷类)、抑制剂8(苯并环庚烯类)、抑制剂12(哌啶类)、抑制剂14(螺环二酮哌啶类)、抑制剂21(4-哌啶-1-丁胺类)、抑制剂5(天然小分子类)和抑制剂17(托品烷类);其研究表明,吡咯烷类抑制剂27可能成为CCR5最优抑制剂候选对象。
蟛蜞菊甲醇粗提物对稻纵卷叶螟的拒食及毒杀作用
顾庆龙;柯名娟;王方海
2012, 51(6): 103-106.
摘要
(
726
)
PDF
(831KB) (
3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蟛蜞菊茎、叶、花三部分提取物对稻纵卷叶螟2~5龄幼虫的拒食和毒杀作用,主要结果如下:蟛蜞菊茎、叶、花三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24 h后的拒食率分别为80%左右(72.35%~91.11%)、小于60%(40.90%~56.95%)、100%;各龄期幼虫对蟛蜞菊茎的甲醇提取物都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24 h的拒食率随着龄期的增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2龄幼虫的拒食率高达(91.11±3.85)%,而5龄幼虫则下降到(72.35±9.08)%,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龄期幼虫对蟛蜞菊叶的甲醇提取物都表现出较弱的拒食活性,其24 h的拒食率最高的也只有(57.84±3.68)%;各个龄期幼虫对花的甲醇提取物都很敏感,24 h的拒食率达到100%,且各龄期之间无论是24 h拒食率还是48 h拒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茎叶部位提取物对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的毒杀效果都不是很好,而花部位提取物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处理48 h后对2龄幼虫的致死率高达72.7%,但对高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则明显下降,处理48 h后对4龄或5龄幼虫的致死率均低于30%。
一种用于黄曲霉高质量总RNA提取方法与应用
林剑青;王成成;肖春华;陈国华;贺竹梅
2012, 51(6): 107-111.
摘要
(
1230
)
PDF
(1925KB) (
3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断发展的研究技术对黄曲霉RNA的提取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真菌的细胞壁结构及其内源性RNase活性常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以黄曲霉菌丝为材料,探讨了采用TES热酚法获得高质量总RNA的方法,并通过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RNA-Sequencing(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RNA进行了质量验证。结果显示,TES热酚法不但所用试剂价格低廉,该法所提取的RNA质量较高,其浓度、纯度和完整性均可满足RT-PCR、转录组测序的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等对RNA要求较高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MM5模拟垂直风剖面的准确性探讨及在垂向气象场的分析应用
唐灵;詹杰民;李毓湘;林嘉仕
2012, 51(6): 112-120.
摘要
(
737
)
PDF
(10109KB) (
3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调整垂直方向的垂直层分布及增加垂直层数,提高MM5对近地面及中高空风、温度等气象场的模拟准确度,更好地模拟垂直风剖面随高度的变化。特别地,由于模式中2 000 m以上中高空的垂直层比较稀疏,加密垂直层能比较显著改善中高空气象场的模拟结果,这对于研究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西南风低空急流和高空急流等气象现象有较重要的意义。讨论研究了土地利用的更新对垂直风剖面造成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新旧土地利用类型下珠江口三个垂直剖面的流场变化。土地利用的更新会产生不同的地面热通量和水汽通量,并通过垂直方向上的湍流输送进一步影响到高空气象场,从而改善垂直风剖面数值模拟的准确度。
围海工程堵口水力计算中设计潮型的风险分析方法
杨星;李朝方;吴苏舒;李志清;刘志龙
2012, 51(6): 121-125.
摘要
(
680
)
PDF
(1230KB) (
3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海工程堵口施工所遇到的水力条件复杂,是围海工程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为了保证堵口合龙的成功,必须掌握堵口过程中龙口水力要素的变化规律。但是堵口工程水力计算存在设计潮型计算方法单一、设计潮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堵口期设计潮型的风险分析方法,并以深圳市赤湾站为例,计算分析了赤湾站不同重现期下的堵口期设计潮型。研究表明:① 赤湾站现行典型潮型同倍比放大方法计算的堵口期设计潮型存在风险设计不足的问题;② 赤湾站不同重现期下堵口期设计潮位一般差异不大,可统一取2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③ 风险分析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性,对围海工程堵口期设计潮型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海南岛农业干旱综合监测研究
李海亮;戴声佩;胡盛红;田光辉;罗红霞
2012, 51(6): 126-130.
摘要
(
784
)
PDF
(2100KB) (
4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遥感信息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业干旱监测研究。选择适合高植被覆盖区旱情监测的标准化植被供水指数及适合热带气候区旱情监测的综合降水距平指数作为参数,通过与同步实测土壤含水量的数据融合构建农业干旱综合指数模型。用检验样点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与实用性评价,检验结果显示均方根误差RMSE为4.65%,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
r
为19.28%,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来监测海南岛的农业干旱。利用模型对海南岛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旱情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旱情西部重于东部、北部重于南部、四周平原重于中部山区。2004年10月上旬起旱情持续加重,12月上旬达到旱情高峰,12月中旬旱情略有缓解,但直至监测末期2005年1月下旬旱情依然严重。旱情随着海拔、坡度减小而加重的趋势明显;平地旱情比坡地重,旱情随坡向的分异不是很明显。
基于轴辐网络模型的中欧集装箱航线优化
吴旗韬;张虹鸥;叶玉瑶;陈伟莲
2012, 51(6): 131-138.
摘要
(
980
)
PDF
(2202KB) (
3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经济发展刺激跨洋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断增长,航运企业在航线中配置几个枢纽港,枢纽港通过较小的船舶转运到相连集货港,集装箱运输网络呈现轴辐网络形态。该研究选择中国和西北欧36个集装箱港口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集装箱海运轴辐网络模型,假设航运网络为纯轴辐网络形态,研究非容量限制下单配置枢纽中位问题,通过计算网络运输总成本,优化航线网络中枢纽港个数和位置,优化航运网络结构。该研究建立了非对称成比例模型,对欧盟的港口集装箱统计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不同方向航线港口间的运输矩阵。模拟结果表明,轴辐网络相对传统直线网络可节省53%~95%运输成本;枢纽港个数设置为6个,网络运输总成本达到最小,但东西向和双向航线中,最优枢纽港个数随着折扣系数的不同有差别;香港、高雄和上海是中国区域最优枢纽港;在北欧,最优枢纽港包括泽布吕赫港,汉堡港和勒阿弗尔港。
新疆某砂岩铀矿含矿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
陈亮;谭凯旋;刘江;曾晟
2012, 51(6): 139-144.
摘要
(
726
)
PDF
(3230KB) (
3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疆某砂岩铀矿含矿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实验数据,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含矿层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渗透性的关系及成因。含矿层孔隙结构总体上具类似的分形特征和形成机理。孔隙结构表现出双分形特征,大孔隙结构的分维值明显大于小孔隙结构的分维值,表明大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明显大于小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大孔隙结构的分维值可判定含矿层的渗透性,并且其高值指示渗透性低,而小孔隙结构的分维值不能判定含矿层的渗透性。流体对不同孔径孔隙结构的改造程度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本砂岩铀矿含矿层孔隙结构具双分形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知公告
我刊再次荣获科技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
2018-01-15
关于网站对外开放时间的公告
2017-10-11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4-09-30
我校理科学报获高校精品期刊奖
2012-12-13
我刊再次荣获科技部和省级重要奖励
2011-12-13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